查看原文
其他

解封!芙蓉里,翻越秋冬14天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2022-03-23

10月24日因发现一名新冠确诊病例与燕园一街之隔的芙蓉里社区(西区)开始了封控管理经过14天隔离与7天健康监测
小区居民得以尽情相拥不少北大教师居住于此他们既是学校的一员
也是社区的一份子一起跟随他们
走进这翻越秋冬的十四天

“我们要带孩子去对面的畅春园公园堆雪人!”11月7日晚20点,芙蓉里社区的推拉门缓缓打开,人们热情相拥。当日,除6号楼继续实行封控管理外,其他楼栋正式宣布解封,进入7日健康监测管理。

(图源:“北京海淀”微信公众号)

(图源:“北京海淀”微信公众号)

(图源:“北京海淀”微信公众号)

(图源:“北京海淀”微信公众号)

(图源:“北京海淀”微信公众号)

11月14日晚7点,6号楼宣布解封,留在楼内居家隔离的居民可以下楼了,外出集中隔离的居民也按批次陆续回家。11月15日零时,社区居民正式结束7天健康监测管理。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海淀区、海淀街道、芙蓉里社区齐心协力,织密织牢地区疫情防控网,全力保障了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图源:北京青年报)

驻足,重逢新冠疫情正在重塑着人类的生活翻越秋与冬身处其中的北大老师们记录下了这段特殊却也平静温暖的生活

解封那日正逢立冬,张晶从家中眺望对面的公园,远处是西山,不远处是北大校园(图源:张晶)
01

有些懵,但也没有什么不同一场紧急情势之下的封控并没有颠覆他们的工作节奏10月24日清晨,原本准备带着孩子出门爬山的北大老师田越发现,小区道路中增设了一些路障,社区工作人员正在忙碌地布防,“最开始还是有些懵。”芙蓉里小区确诊者被网友们称为“智慧阿姨”,在得知自己曾途径的内蒙古景区等地出现疫情后,她第一时间向社区报备,独自居家隔离,力将影响降到最低。“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不值一提。”她仍对受影响的他人深怀歉意。网友点赞海淀智慧阿姨(图源:“北京海淀”微信公众号)同住这一社区的北大老师张晶也迅速下楼确认情况。

当确认小区被封控后,我们没有因为有病例而过多地紧张或担心,只是想获悉准确的信息,以便合理地安排工作和生活。


沟通、协商、调整、互助,为保证原本的工作不受影响,“有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在信息同步的基础上得到高效执行,几位身处其中的北大老师都表现出了一致的理性与从容。学校收到了居住在芙蓉里社区的在校教职工主动报备的讯息,送来了关怀与慰问。同事们理解、支持,线上与线下协作密切地开展,师生们关心问候的消息携一簇簇暖意不断向他们飞来……张晶收到的北大同事发来的关心消息(图源:张晶)当天上午,芙蓉里社区开启了第一场全员核酸检测,封控管理的明文通知也已在社区楼道各处张贴完毕。从那一刻起,要与防疫“打配合”的,似乎并不仅仅是社区里的居民。得知社区进入封控状态时,距离外国语学院许娅老师负责教学的“英美报刊选读”下一次授课时间不到二十四小时。许老师当即在课程微信群里对同学进行说明,并为明天的课程提供了两种选择:学习录播课件,或参与线上直播课。许娅的“英美报刊选读”录播课程,学生们可以通过视频继续上课(图源:许娅)录播课件完成于2020年春季的线上教学期间。当时,她录制了一整套“英美报刊选读”课程课件,供选课同学们在线学习。此次小区被封的“意外”情况,让这套资源又一次有了用武之地。随着防疫状态的持续,云端勾勒出了更多、更细致的日常场景,人们逐渐习惯于通过网络在线传递信息、获取知识、展开协作。会议号、二维码似乎成为一种新的地点标记,在那里人们更加安全、便捷地相见。许娅的另一门课“分析性写作”则多有师生互动,周二上午,同学们准时来到教室现场,拿出笔记本电脑登录线上视频会议,而她自己则出现在大屏幕上。课堂讨论,作业讲评,上课的氛围与往日无二。

第一时间想的就是别耽误学生,赶紧和同事联系。


外国语学院蔡学娣老师平静地说。这学期她和同事合授“西班牙语精读”基础课,每周十节,往往需要老师面对面地帮助同学纠音。她们迅速形成共识,路燕萍老师主动代课。

很感谢我的同事。等解除封闭以后,我再多上些课。


社区志愿者的背影(图源:张晶)计算机系的邹艳珍老师则将原定的出差、会议行程都调整为线上参与。眼前的各项工作,她都是“该干什么干什么”,每周在视频会议中继续着和学生们的研讨会,聊着研究进展:

感觉好像除了不让我出这个小区之外,其他的事情也都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了。


一场紧急情势之下的封控,并没有颠覆他们的工作节奏。

常态化疫情重塑人们生活的当下,一颗从容而理性的平常心,成为更多人自处的方式。

02

保持距离,却从未如此靠近是北大老师也是社区志愿者得知王周谊所在的小区要被封控,许多同事和友人都向他发来慰问,因为担心他采购不便,买了许多物资,甚至连甜品也一并买来,送到小区门口。但事实上,包括生活用品采购、外卖与快递配送等各项社区保障服务措施在封控当天就已经陆续落实。

(图源:“北京海淀”微信公众号)

一种新而陌生的生活秩序在各楼宇居民之间铺开;而推动这一秩序运转的工作齿轮,是那些被防护服包裹着、不辨真容的社区工作人员。从清晨到深夜,小区门口的外卖、快递等生活物资往往都是由社区工作人员亲力亲为,运送至各单元楼门口的货物架上,社区内的居民出现各类生活上的问题,都得由他们事无巨细地帮忙张罗。各司其职、自然互助,全民防疫、并肩作战,这是每个人在一起书写的答案。(图源:“北京海淀”微信公众号)田越老师回忆起社区志愿者的由来:

一开始没有征集志愿者的计划,是当时有人反映说,看工作人员太辛苦了,问自己能不能去做志愿者。


由于报名参加志愿者的人数众多,值班工作以小时为单位进行精细化分割,每天按时段接龙。

志愿者们都很热情,有时接龙刚放出来,还没来得及看完就已经报满了。


田越、解明、王周谊、张晶……许多北大老师的名字都出现其中。王周谊参加社区志愿者(图源:王周谊)早在社区开放志愿者征集的当天,张晶就果断报名加入,她通常每天早晨八点参与志愿服务一小时,九点之后又回到家里开始线上工作。

(图源:“北京海淀”微信公众号)

厚厚的防护服挡住了人们的真容,却仿佛比一扇扇窗格、门墙,更让人真切地贴近彼此。除了摸排核酸检测完成情况、提醒社区居民做好防护不要聚集、检查物资是否准确配送等常规工作之外,志愿者提供的帮助有时甚至格外细微。

第二次全员核酸检测时,张晶被安排在一个楼宇拐角处,因为那里地面不平,遇到年纪大的老人或小朋友时,她会特别留意提醒和关照,而有些人从她身边经过时会主动说:“辛苦了!谢谢!”这些关心令她倍感温暖。

小区里的雪景(图源:田越)当个体成为防疫的主角,立场与视角的切换,带来更加平和却有效的声音。每当临近天黑,居民群内便会有人提醒友邻尽早取走快递,好让志愿者们早些休息;有的人关心街坊邻居,担心孤寡老人请的小时工无法进来、影响生活,主动向工作人员提出建议;在志愿者的工作群里,楼长也时常出来带动大家相互鼓励……社区居民群里,大家报名志愿服务、互助鼓励(图源:“北京海淀”微信公众号)在解明老师的观察中,这场封控似乎让小区的居民群迅速壮大,信息公开、互助自治、防疫建议等各种沟通需求,使得邻里之间的联结变得紧密,关心照料的话语比平常来得熨帖。这种在需要的时刻恰到好处的关怀,让人感受到社区共同体的温度。保持着距离,人与人之间真正的信任、关怀与情感联结却更加密实。平日里,人们大多为各自的工作奔忙,然而,这场为了阻断传染风险、规避人群聚集的防疫变局,却让大家真正望进彼此的生活,在互相平行的安全距离里,完成心灵交错。

就像看见一个齿轮,齿轮转动时,看见彼此,看见自己,也看见这个社会联结的肌理。

03

“解封!”现实中的彼此相隔却让“他人”不再浮作一个概念
在这个由“三山五园”环绕的社区里,封控期间,人们依旧拾起生活,安静、平和,却又生机勃勃。但驻足期间也并非全无变化,人们更加敏于自身的感受,敏于关怀的能力。流动岗值班期间,老师们重新观察着社区里的风物和人,将一些生动的瞬间收录在自己的相册中。小区里在冬雪中开放的小花(图源:张晶) 现实中的彼此相隔,却让“他人”不再浮作一个概念。(图源:“北京海淀”微信公众号)北大附中特意为因封控无法到校的学生开设了专门的网课。老师专程赶来给居家学习的学生们送来留在学校里的书籍,交由社区防疫志愿者递送到学生手里。计算机学院的邹艳珍老师偶尔得空会陪自己的儿子上网课,其他同学都在教室里端坐,只有他出现在电脑屏幕上。然而每堂课的开场,大家总会先和他打招呼问好。
理解,很多层面的理解。
解明用这个词来概括居家隔离期间的思考:家人日夜相伴的关系,学生同事的理解与关怀,个人与整体防疫大环境的紧密相依。

小区里初雪下的秋叶(图源:张晶)居家期间,田越时而遗憾自己错过的北大秋景,但有了这段经历,能够让她更加理性、平和地“与人开心,与己开心”。柴米油盐的精细琐事一并堆到了他的眼前,生活的细节在这场封闭中变得清晰,王周谊觉得不论是看书,写字,都更加心静、踏实。邹艳珍和家人都乐观地相信这波疫情会顺利过去,也体悟到自律生活的重要。只是在这个银杏飘落的秋天,她格外想念园子的景色。芙蓉里小区每家每户门口

都曾悄然收到

一盆新鲜绿植

那是来自社区的礼物

封控的最后一天

北半球正式跨入冬季

而这片社区的每一户屋子

都有一株小花飞越冰雪

悄然盛放


来源: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北京海淀”微信公众号采访:程佳俊、陈天一、王悦、刘文欣文字:赖钰、谢欣玥、王钰琳图片:“北京海淀”微信公众号、北京青年报、张晶、许娅、田越、王周谊封面:“北京海淀”微信公众号排版:董思涵、刘涵烨责编:昭花花

敢为人先,追求卓越!北大院士+4


北大,从秋到冬的温柔


腰酸腿疼、脖子僵硬?北医三院专家为你支招!


北大教授戴锦华:这是我最“沉迷”的书!


29岁时,她成为北大最年轻的博导


王亚平出舱!看新版北大《星空日记》
来点!北大拼图!
2000多公里,哆啦A梦般的奇妙联结
Hi~这里是北大,我们在!





百年初心



不一样的科学家




北大印象



学者书房



北大学科



北大体验

<<<  滑动查看更多  >>>


北大原创,版权所有

若需转载,敬请联络

期待投稿,欢迎合作

邮箱:gbdgw@pku.edu.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